這幾天很想寫這樣一個主題,性和愛,就我個人的觀點而言,這並不是一個衝突的事情,相反它們是和諧的,美好的。至於談性色變或是過於樂道,顯然都是矯枉過正,已經不在正常的範疇了。
少女時代的我很愛看騎士小說,特別是大騎士堂吉訶德給我的印象特別的深刻:堂吉訶德孤獨時總是步入樹林獨自喃喃,想念遠方的情人杜爾希尼亞,這位杜爾希尼亞在《堂吉訶德》中從來沒真正出過場,真人如何?有一次桑丘報料說她只是一個拿者簸箕的粗壯農婦。但在堂吉訶德的眼中她出身高貴,儼然是一位典雅純潔的王后。而且堂視她為精神上的戀人,哀伤時對她念念叨叨,面對敵人時更以她的芳名戰鬥。哇塞,贊啊,於是16,7歲的少女也時時在心底裏幻想,不知什麼時候,她也能有這樣一位騎士帶著她的手帕,以她的名字去討伐不義,孤獨的騎士也會在森林裏思念她,握著那方手帕為她吟詩歌唱?
哈哈哈,估計看我博文的朋友看到這裏一定會頭昏。且看小恩從小白癡,就是啊,都什麼時代了?現在的愛情電影多少不是以上床開始,穿衣結束?你也太過理想太過古典了吧?
唉,理想主義,理想主義,美麗的柏拉圖似的精神之愛,不知還有多少世人還和恩雅一樣的欣賞它?
但丁在9歲時遇到9歲貝德麗采,那時的她“穿著紅色的衣裳,合身而且動人。”於是但丁說, 那時的他“那藏在心臟量深處的“生命之精靈”就起首很強烈地顫抖了起來,就連很弱的脈搏裏面也有了震動。並且,在顫抖中它有這樣的聲音:“這是一個比我強的上帝,要來支配我了!”
再次相遇,是9年以後了,“在那九年的最後一天,這迷人的淑女卻又降臨到我的眼前了。她這次禦著雪白的服 裝,走在兩位比她年紀稍大的女士中間。當她走過了一條街時,她把秋波轉向我站立的地方,我呢,卻是忸怩失措到萬分。這真是今日要在永世來報答的:她,竟用 她那難得的盛情,向我打著招呼,行了一禮。這對於我,可以說是一個天恩。我覺得我是觸到天恩的邊際了。這時,當我受她溫柔的敬禮的當兒,恰是這天的第九點 鐘。她的話傳進我的兩耳,這算是第一次。我像是飲了醇醪似的心頭感到了無比的好受.就如同一個醉人一樣我便從人群中跑出來了。”
但丁把他對貝德麗采的愛情藏得很深,深教人看不出來(也不懂他為何不向貝德麗采表白。)直到貝德麗采出嫁,在她夫家第一次用餐的時候,尾隨親人們去祝賀的但丁到那時才知道新娘是自己的意中人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我突然覺得我前胸的左部起了一種難以形容的顫動,並且即刻就傳佈到全身。我還記得我是急忙悄悄地把自己倚靠在那所屋子的壁畫上面,實在當時那些太太小姐們是已經看出了我的反常了;她們先是在吃驚,後來便在談話中間來嘲笑我,就連貝德麗采也是一樣。那位引我到這兒來的好朋友看見了我的窘狀,便忙握著我的手,把我拉出了那個場所。在使我完全逃開了那些太太小姐們的蔑視以後,他便問我是為了什麼。我稍微休息了一下,讓那等於死了的感覺復活了轉來,以及被趕走了的目光也回到了原來的地位的時候,我才回答了他一句道:”我足踏在了—段沒有回頭希望的人生之路上了。”接著我便別了他走向自己的家中。……“——但丁《新生》
《新生》是西歐文學史上第一部剖露心跡,公開隱秘情感的“自傳性”詩作。在《新生》中但丁抒發了自己對貝特麗絲的一片純真的愛戀之心,在詩中將他的戀人描繪成追求天國真理的化身。即便到了晚年,但丁對貝特麗絲的那份執著依然難以釋懷。他在《神曲》中把貝特麗絲描繪成集真善美於一身、引導他進入天堂的女神,以此來寄託他對貝特麗絲的美好情感。
如果你在愛一個人,就讓愛來淨化你和提升你吧,讓愛來陶冶你的情操,洗滌你的靈魂,使你的心智得到一種昇華,是的,讓愛使你更加的純潔,如果你不純潔你怎麼能全然欣賞一個人的美麗,如果你不夠純潔你怎麼來遵守道德的規範,你心裏只有深深欲望和不顧一切的破壞與佔有。這種的行為離愛很遠了。結了婚的人估計都會同意我的觀念:性在愛情和婚姻中占的比例其實很少,一段不成功的婚姻,99%不會是因為性的問題,而是彼雙方基於此的小我,只看自己的好處而疏于對對方的體諒。
愛也是需要不斷的更新的,那方法在每對愛侶的手中,如果你願意你就能找到它。
和宝罗说起我的这篇博文,听完,他笑着说:Love is something we cannot possess. Love can bring us to greater heights and allow us to experience the fullness of life. Love strengthens us, sharpens our wisdom and brings us to a deeper purification. One can even say we are possessed by it, but never should we try to possess it.Love can never be possessed because it is always experienced and lived in the present.
回覆刪除